
枳殼種植技術需要注意哪些?如何提高枳殼的產量?枳殼病蟲害預防有哪些?
發布者:admin 發布時間:2016-08-15 17:39:42
枳殼是常用中藥。江枳殼(臭橙、香橙)被大眾一致認為是破氣、行痰、消積的地道藥材,具有皮青、肉厚、色白、味香、口面翻卷之特點,名聞中外。
枳殼的種植應以排水良好、疏松、濕潤、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和沖積土為好。提前整地,整細整平,按行距3-4米,株距2-3米定點開穴,穴深50-60厘米,寬70厘米。栽植前,每穴施入腐熟的堆肥或廄肥1-2擔基肥。
移栽:可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或者3月進行移栽。苗木用鈣鎂磷肥拌黃泥漿沾根,也可在調泥漿時用GGR溶液,有利于促進生根成活。
移栽時將苗木扶正栽入穴內,當填土至一半時,將幼苗輕輕往上一提,使根系舒展,然后填土至滿穴,用腳踏實,澆透定根水,栽植后基部覆蓋稻草:定植后即在樹苗基部覆蓋1把稻草,并在稻草上面覆土,以防稻草被吹走。
以中耕追肥為主,除草一般每年3-4次。結合除草追肥:一年之內施三次肥。第一次施肥:3-4月間,施春肥,以速效氮肥為主,每株施尿素0。3kg左右,或者使用充分腐熟的人畜糞肥。此時枳殼生長旺盛,應避勉損傷根系,施肥方法宜以樹為中心開“十”字形淺溝施入土中。第二次施肥:時間在6月上旬,以復合肥為主,每株250g左右,也可施充分腐熟的人糞尿。施肥方法與春肥相同。
冬季枳殼根莖部位及秋稍易受凍害,在“立冬”前施肥有助防凍,以人畜糞、廄肥、堆肥、塘泥等遲效農家肥為主施肥方法采取樹冠下挖環狀溝施。每株堆塘泥或草皮、火土灰、豬牛糞100-150kg,擁土護蔸,并及時灌水防止冬旱,以及樹干刷白(刷白劑配比:石灰10:硫磺粉1:水60:食鹽0.2-0.3)。4-6月梅雨季節,應及時做好清溝排水工作,不能積水。在7-9月出現嚴重干旱,要給予灌水。在花謝3/4時和幼果期,以50PPM赤霉素加0.5%尿素進行根外追肥保花保果。
整形修剪
合理的整形修剪,能改善樹冠內膛通風透光條件,調節生長和結果關系,減少病蟲危害,提高產量。幼年樹的修剪重在培養骨干主枝,促進幼樹的茁壯生長,整成自然半圓型。成年樹的修剪,應掌握強疏刪,少短截,刪密留疏,去弱留強的原則,經過修剪以后,要達到樹體結構合理,冠形勻稱,營養集中,空間能充分利用,改善樹根內通風透光條件,形成上下內外立體結果的豐產穩產樹形。
枳殼天牛防治
褐天牛、星天牛蛀入枳殼樹干木質部,可見有蟲糞自樹干排出。
防治方法:(1)捕殺成蟲,掌握成蟲活動習性,羽化期及時捕殺。
(2)用鐵絲鉤殺蛀入樹干的幼蟲,然后用80%敵敵畏等高效低毒殺蟲劑注入蟲孔,用泥封口,毒殺幼蟲。
(3)以蟲滅蟲:用廣大腫腿蜂。以菌滅蟲:用百僵菌液(每毫升含活孢子1億)從蟲孔注入。
(4)6-8月間檢查樹干,發現蟲卵及幼蟲,用小刀刮殺,樹干涂石硫合劑或者刷白劑。
(5)冬季樹干刷白,從基部刷到1.8米高度。
6、采收與加工
枳殼于7月上中旬適時采摘(小暑之后5-6天),則品質好,折干率和產量都較高。采收方法為在晴天露水干后,用帶網罩鉤桿將果實摘下置于竹筐中帶回加工。
產地加工:采收鮮果,橫剖兩半,日曬夜露,曬至6-7成干時,收回堆放一夜,使之發汗,再曬至全干即可。也可用烘干處理。枳殼藥材以外皮綠色、果肉厚、質堅硬、香氣濃者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