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白芨種植 地里種出土黃金
發布者:admin 發布時間:2016-10-06 09:26:37
6年前,周民仍是郫縣印刷廠的一名工人,記得是2010年國慶放假,他回到老家看望爸爸,無意中聽到爸爸說“白芨如今報價漲了很多,要是能天天挖到幾斤白芨那就發財了”。周民一聽,立馬說那咱們就自個種白芨,爸爸說如今野生白芨少,在哪去找白芨樹苗啊?周天民說那咱們去挖野生的白芨自個繁育。
說干就干,周民到處搜集采挖,十分困難弄到半畝野生白芨苗。到了第二年出苗率只要60%,因為技能等因素,通過2年多的摸索,周民盡管取得了一些培養經歷和經濟效益,但總的來說仍是開展得很慢,比打工強不了多少,并且因技能因素尚難以構成規劃培養。
2013年,周民在網上看到成都農富科技開展有限公司和中科院華南植物研討所協作并變成其科研效果轉化渠道,中科院華南植物研討所是中國首要的珍稀野生植物保育園,首要從事植物體系演化、生態康復、培養資本搜集維護、開發利用,以及新品種培養和高效培養技能研制等方面的研討工作。農富科技公司作為華南植物研討所的協作科研效果轉化渠道,具有白芨、重樓、黃精等各種貴重中藥材的樹苗繁育及其高效培養技能。
2013年10月,周民從農富科技培養基地引到了10畝優秀的大白芨樹苗,總投資花了20多萬。到2015年末,他這10畝3年的白芨長勢喜人,個體皎白碩大,估量可挖15000公斤鮮品,本地的藥材收購商要把這十畝白芨全包了,現場出價200萬,可是周民并不想全部賣掉。周民有自個的想法,他看到白芨市場行情還在上漲,他只想挖一部分大的白芨做干品賣掉(小的白芨持續讓它繁衍)。其時白芨干品賣到700元/公斤,他挖了8000多公斤白芨鮮品,(4公斤鮮品曬1公斤干品),2015年周天民嘗到了他人生的一次喜悅,2000公斤白芨干品他賣了140多萬元。
2010年白芨呈現百元天價,到2013年3月一直維持在530元擺布,且有價無貨。 報價是衡量資本稀缺的標準,物以稀為貴,2015年市場報價現已到了780元/公斤。白芨資本是稀缺的,這現已是不爭的現實。
因利益驅使,藥農在采挖野生白芨時,巨細不留,報價越高,挖得越潔凈;這種“發現一片挖一片,隨之滅絕一片”采挖方式是形成野生白芨資本瀕危的首要因素。為維護白芨等中藥資本,中國現已投入專項科研經費加大了對白芨人工培養的科研力度。通過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多位專家幾年的研討,成功培養出紫花三叉大白芨組培苗(白芨果夾組培)、塊莖馴化苗。在培養試驗中,未發現白芨病蟲害的繁殖,關于強光和低海拔體現了較好的適應性,白芨栽植成活率到達96%以上,總結出一套卓有成效、易于推行的白芨繁育技能。對白芨進行規劃化培養取得階段性效果。2013年10月通過有關部門的測產,核心示范區平均產值達1200公斤/畝,高產田塊達1500公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