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白芷 村民走出中藥種植致富路!
發布者:admin 發布時間:2016-10-15 10:19:47
“比種水稻成本低,好打理,白芷(學名:Angelica dahurica)為傘形科當歸屬的植物。異名:薛、芷(《楚辭》),芳香(《本經》),苻蘺、澤芬(《吳普本草》),白茝(《別錄》),香白芷(《夷堅志》)。 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胃經。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東北及華北等地,生長于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地區,一般生于林下、林緣、溪旁、灌叢和山谷草地。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 用于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癢。
統防統治、提前下訂單,銷路有保障。”萬庾鎮五田村村民白孝玉,年初在農富科技的指導下試種了3畝白芷,幾天前采收完畢,總產鮮藥10070斤。27日,合作聯社按每斤1.25元予以全部收購。白孝玉高興地說,刨去每畝700元左右成本,三畝白芷純利潤過了萬元。
白芷鮮藥畝產超過3000斤。2014年5月,縣政協常委在成都市郫縣安德鎮兔湖垸村流轉土地100畝種植中藥材,兩年來,由最初10余個成員種植戶、100余畝種植面積發展到目前萬庾、鲇魚須、禹山等3個鄉鎮16個村場,成員種植戶700余個,種植面積6600畝,年產值近3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