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芨組培苗的生產及馴化過程!農富科技白芨直播技術。
發布者:admin 發布時間:2017-06-12 15:29:25
白芨組培苗的生產
野外采集健康、生長性狀良好的白芨果莢作為種源,培植在滅菌的合適培養基瓶中,在恒溫室中生長,經過多次轉接及生根培養成6-8厘米高的植株,稱為組培苗。
白芨組培苗的馴化(俗稱練苗)
1、對環境要求
選擇合適的環境是白芨栽培成功的重要一環。白芨生長于海拔100-3200米,陰濕溫涼的山谷林地,生長適溫10~30℃,生長期以16~25℃更為合適,晝夜溫差保持在10-13℃,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0-80%,忌干燥、積水,年無霜期在300天左右,幼苗在霜凍下(低于5℃)不易成活,超過35℃要保持通風降溫。夏季遮光70%以上,冬季遮光30-50%,光照過強莖部會膨大、呈黃色,葉片黃綠色,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
2、對土壤要求
白芨喜歡溫暖濕潤、疏松性好的沙壤土或黃夾泥、黑沙泥等,含有腐殖土和有機質多的土壤中長勢很好,土壤微酸性,6.5-6.8之間合適,要有適當的農家肥或有機肥,種植前對土壤翻耕20厘米厚,要耕細,栽植前淺耕一次,把土整細、耙平、作寬130--150厘米的高畦,并拌上3-5厘米厚腐殖土和草木灰。
3、對設施要求
首先建馴化苗棚,高度2米左右,周圍遮嚴實,兩頭留口進出通風,遮陽網選三針織造材質,遮光80-90%,也可選兩針織造材質(遮光75%左右),但需雙層,在馴化中根據苗長勢可一層一層揭開。周圍要有排水溝,可加一層柵欄,防止動物破壞。灌溉水渠和水源要保證,條件成熟的地方可建設噴灌設施。棚內要安裝溫度計和濕度計。
4、種植時間
組培苗是在人工調節環境下生產出來的,瓶苗出瓶后的環境與組培環境越接近,則種苗越易成活,具體來說就是要選擇氣溫條件接近瓶苗環境條件的時候出瓶最佳。有兩個時段為最佳時期:一是立春以后的三月上旬到五月下旬,二是立秋以后的九月上旬到十一月上旬,也就是春秋兩季。經實驗,在這兩個期間移植出來的幼苗容易適應環境,生根速度快、苗壯、成活率相對較高。當然,六到八月份也可以移栽,且移栽出來的幼苗生長都較快,但此時是高溫、多雨的季節,幼苗莖生長快而根生長不好,發病率較高,蟲害也較嚴重,此時移栽要特別注意預防病蟲害和加強通風降溫。冬季白芨苗要倒苗,停止生長,所以不適合種植。綜合來說,溫度高于20℃適合白芨苗馴化和移栽。
5、出瓶技術措施
組培瓶苗基本成熟后一般不宜直接出瓶移栽,而應將瓶苗從培養室移放在環境較相近的溫室再適應一段時間。溫室內的溫度最好保持在18℃~28℃,遮光率由90%逐漸調整到最后70%左右,此期間注意不可讓封口膜和瓶子破裂,避免微生物污染,溫室內應保持干燥,避免瓶子上接觸水,溫度過高或過低且濕度大,瓶苗容易出現污染,污染的瓶苗應及時挑出來單獨處理。這一過程是一個過度期,目前是讓種苗逐步適應移栽環境,適應時間以15~30天為佳。我公司產品在出瓶前已做過這一過程,種栽戶不用再做。
馴化苗過程中的技術措施。
1、瓶苗的選擇。
出瓶的苗要求苗體均勻、根系好、健壯,顏色深綠和組織含水低。
2、馴化棚基質。
土地整理后,做好高畦和排水溝,畦上蓋上一層黑沙土、腐殖土、鋸末和有機肥,并用耙混合均勻,噴灑福美雙稀釋液消毒,并澆透水。
3、出瓶步驟。
用大盆放好水,水溫要求18℃~25℃為佳,不可用溫度過高或過低的水洗苗,避免幼苗根部和嫩葉片受灼傷和凍傷,因為剛出瓶子來的苗比較脆弱,根,莖,葉容易受傷。
打開瓶蓋,瓶內放少量的水,輕輕搖動,使幼苗和培養分離,放倒瓶子,用鑷子輕輕夾住幼苗基部順瓶口取出,放到清洗盆中,避免機械損傷,邊出邊洗,不要長時間將幼苗泡在清洗水中,避免從瓶子里出來的幼苗含水量過高,造成病菌感染大量死亡。
清洗幼苗,主要是洗凈培養基,同時清除腐爛的根和黃葉等。瓶苗分級:洗苗時選擇苗體均勻、根系好、健壯、顏色深綠和組織含水低的苗為佳。
消毒處理,將洗干凈、分好級的苗需用消毒藥水(百菌清)消毒處理,將小苗浸入其中3~5秒后取出,放在陰涼、通風好的環境下,自然晾干部分水氣后移栽,原則上當天出的苗當天移栽。
污染苗的處理原則上污染苗都不考慮移栽,一次性淘汰,若要移栽,需要作嚴格的消毒處理,分開擺放。
中藥材種植網
農富科技專注中藥材栽培 西南專業的中藥材種植公司,包技術,包成活,致力于中藥的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等一條龍服務,提供重樓種植、白芨種植、天麻種植、瓜蔞種植、桔梗種植、豬苓種植、板藍根種植等五十多個重點中藥種植品種,有約萬余畝中草藥種植栽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