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詳細說明
枳殼(zhǐ qiào)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7月果皮尚綠時采收,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或低溫干燥。枳殼在我國多地都有生產,以湖南和江西的產品為佳。其中江西省新干縣的枳殼又名 商洲枳殼、三湖枳殼,具有“果肉厚,外翻如覆盆,瓤瓣數較多”的特點,其藥用的有效成分優于其他品種,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形態特征
1.酸橙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枝條有針刺,幼枝三棱形。單葉互生,長卵橢圓形,葉柄有小翼形成箭葉。花白色,芳香,單生或數葉腋著生,花瓣五片。果實球形或略扁,熟時橙黃色,花期3~4月,果熟期10月。
2.沅江枳殼
葉柄的翅在,較上方的正式葉身還略為長亦較寬。花瓣四片,果皮特厚(肉厚),瓤小。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6米。枝干綠色,莖干上有刺。葉互生,掌狀復葉,小 葉三片,小葉無葉柄,最上面一片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微凹;側生的2片小葉橢圓狀卵形,基部偏斜,葉邊緣有波狀鋸齒;葉革質。花兩性,單生,白色,徑 3.5-5cm,先葉開放,花期4-5月。果球形,徑達五厘米,密生絨毛,有香氣,10月成熟,黃色。
生長特性
生長快,管理要求不高,萌芽力強,耐修剪。宜生長在氣候溫暖,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排水良好的沙質或礫質壤土。多栽于林旁路邊、房前屋后或山坡。
栽培技術
1.繁殖
(1)育苗移栽
選壯年樹上結的成熟果實采籽,陰干混沙三成,埋于沙坑中備用,苗床選沙質壤土作畦,驚蟄前后按行距8厘米條播,覆土約半厘米,輕壓使種子與土接合,并蓋麥稈澆水,出苗后,可揭去蓋草并鋤草,施稀糞水肥。秋天按株距7~8厘米間苗或補苗。待苗生長3~4年后,選無病蟲害的壯苗,在夏季按株行距15厘米移栽定植。
(2)芽接(枝接成活較差)
在寒露節前后選2~3年生無病蟲害的良種壯枝,摘葉留柄,再把枝睥芽和一小塊木質部一齊削成盾形的接穗,然后在砧木(帶 根的苗木)的樹干橫向割斷樹皮(不割進木質部),再在其中央向下割一刀,使成丁字形。把接穗的木質部去掉以后,立即嵌到砧木的割口里,捆扎固定。接活后把 接部以上的砧木割去,只讓接穗生長。在接后第2~3年,按株行距45厘米定植,先挖抗,將苗木放上,理好根后填土,隨后輕輕往上提苗木,使須根舒展,再填 土踏實。
(3)高枝壓條法
在12月前后,選壯樹上2~3年生的枝,環切一條寬約1厘米的縫,剝去樹皮,并繳濕泥,外用稻草包好,每天或隔天澆水一次,半個多月可生根,壯樹每樹可接6~10枝,約2個月后切斷,栽于地里,5~6月再定植。
2.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每年三四次,過干灌水,過濕則排水。
(2)施肥
采用環狀施肥法,在樹冠下挖一條寬約7~8厘米,深約3厘米的圓溝,于開花前,果如指大(生理落果已定后)和采果后各施肥一次,可用人糞尿、塘泥、草木及、骨粉、廄肥等,每株每次約25~35千克。
(3)修枝
成樹多在冬季進行,可剪去下垂枝(衰老)、刺、殘留果柄、枯枝及分布不勻的密生側枝、重疊枝、交叉枝和病蟲害枝等。
3.病蟲害防治
(1)潰瘍病
危害枝葉果實,葉首先見黃色針狀小斑,漸隆起破裂,海綿狀帶灰白色,常落葉,畸形。應及時修剪病枝燒毀,春芽前噴200倍波爾多液。
(2)瘡癡病
危害葉、枝梢、果實,初起病斑棕紅色,后擴大變暗,成疣狀突起,防治方法同上。
(3)煤病
介殼蟲、蚜蟲等寄生后誘發,葉面現煤灰樣的小病斑,后擴大,葉面被黑膜,應注意排水,修剪,通風透光,撲滅害蟲。
天牛、紅蜘蛛、介殼蟲、潛葉蛾、柑桔大頭蠅等,用適當殺蟲劑處理。
4.采收加工
宜在大暑前后采摘,過早則果小,過遲則果瓤過大,肉薄,影響質量。選采綠 色尚未成熟的果,在晴天橫切對開,一片一片鋪開(一般可在草席上),曬時瓤肉(切口)向上,切勿沾灰、沾水,曬至半干后,再反轉曬皮至全干。若陰雨天,可用火炕,切口向下,被炕火力稍大點,半干后,小火炕至全干。